TBCR首场编委读者见面会 培育一流科技期刊 TBCR征途是星辰大海

9月21日下午,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举办乳腺癌专场。乳腺癌专场精心设计,亮点颇多,包括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讨论,《转录 BREAST CANCER RESEARCH》(TBCR)杂志创刊以来首场编委读者见面会。TBCR是中国学者创办的英文期刊,今年四月创刊后,受到国内和国际上同道的欢迎。在TBCR读者见面会环节,TBCR编委和读者齐聚一堂,现场剖释TBCR期刊的使命和愿景。

TBCR目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1-1.png

 

首先,杂志出版社AME社长汪道远先生介绍了TBCR的创刊目的、杂志定位和目标。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期刊都来自欧美,中国学者由于语言习惯和研究背景上的一些壁垒,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难度较大。TBCR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科技期刊,其影响因子应达到4分以上,进入乳腺癌领域全球排名前三和肿瘤学领域Q1。TBCR的定位是来自中国,服务中国,刊登可影响全球临床实践和指南的研究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帮助中国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

 

TBCR期刊陪伴中国学者共同成长

 

 

1-2.jpg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承载着科研成果的科技期刊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高水平学术杂志平台,才能自己做主,快速地向世界展示研究成果。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分享了他担任TBCR主编前后的心路历程,他指出TBCR平台的发展需要大家的支持,希望全国同道积极投递高水平的稿件,把杂志办得越来越好。中国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吡咯替尼大型III期临床研究PHENIX研究已经在TBCR全文发表并作为TBCR封面报道。江泽飞教授解释道:“PHENIX的中文翻译是凤凰,意味着腾飞,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有思想的文章和作品刊登于TBCR,让TBCR期刊陪伴中国学者共同成长。”

 

TBCR封面报道之PHENIX研究

 

1-3.jpg

 

随后,天津市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介绍了PHENIX研究的故事。PHENIX研究由江泽飞教授牵头,评估了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共计入组279例转移性经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吡咯替尼组(n=185)和安慰剂(n=94)组,分别接受口服吡咯替尼或安慰剂(400mg,每日1次)加卡培他滨。研究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68.6%,且对脑转移患者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2个月;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1.9%。PHENIX研究在对照组设计了序贯单药吡咯替尼治疗部分,安慰剂组中的71名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接受了吡咯替尼治疗,吡咯替尼单药治疗的ORR仍达到38.0%,中位PFS为5.5个月,DCR达80.3%。

 

PHENIX研究结果曾入选2019年ASCO口头报告,此次PHENIX研究在TBCR上全文发表是中国顶级研究与中国顶尖学术期刊的一次深度结合。从最初研发到成功上市,吡咯替尼历经近十年时间,屡次登上顶尖国际学术舞台,获得全球学者认可。PHENIX研究创造了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特治疗格局,如今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已被CSCO指南列为晚期二线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以及晚期一线治疗的可选方案。

 

编委读者见面会,解疑答惑,思想碰撞

 

1-4.jpg

 

在江泽飞教授的主持下,通过现场讨论和远程连线的形式,TBCR的编委和读者进行深入交流。PHENIX研究的作者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分享了投稿TBCR的经验;复旦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葛睿教授认为中国的原研药需要有自己的国际学术平台,特别是原研药与国际药物进行对比研究时;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表达了对TBCR未来发展的期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认为在创刊之初,TBCR需要每一位国内同道贡献力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分享了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经验;TBCR编委、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认为创办TBCR是在正确的路上做正确的事;TBCR编委、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表达了为TBCR投稿的愿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指出优秀稿源是TBCR发展的生命力。最后,江泽飞教授介绍了TBCR稿件的要求,TBCR既可以刊登一些成功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发表一些早期的探索性研究,介绍引人思考的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以及有价值有意义的典型个案;TBCR的优势是既方便中国医生阅读,也有利于国外学者参考和交流。希望TBCR伴随中国学者共同成长,成为中国乳腺肿瘤研究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