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久坐不运动、“三高一低”饮食结构小心它找上你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日益西化,是导致大肠癌这种“富贵病”,在我国高发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把这种肿瘤称为“吃出来的肿瘤”,因为“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是肠癌的诱因之一。
“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风险。
很多年前,美国关于结直肠癌预防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少吃红肉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素食或低肉饮食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另外,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也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患癌的风险,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结直肠癌患者中以肥胖者、不常运动的人居多的原因。
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大肠癌比较隐匿,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患者往往因预防和筛查意识不足而导致病情贻误。在临床中,专家们发现有七成初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谈癌色变。和其他癌症不同,结直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到底怎么筛查预防呢?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就有专门大肠癌高危对象、提出筛查及预防建议。
大肠癌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大肠癌高危对象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裣查,直到75岁;
2)76—85,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续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和 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大肠癌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肓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饮食,増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